代找资料 联系方式

全国两会前夕,读者最关注哪些教育热点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近日,中国教育报发起两会教育热点话题调查,共涵盖“双减”、教育投入、学校思政课建设等24个教育相关话题,6000余名读者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关心的前三个教育话题分别为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教师“减负”、“双减”工作。

而在去年本报两会前做的话题调查中,读者关心的前三个教育话题分别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双一流”建设、普惠性学前教育。

读者关注的话题变化为何如此之大?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和去年“双减”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

去年7月24日,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席卷全国,力度之大,行动之迅猛,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受到巨大的震动。可以说,“双减”给每名师生、每个家庭都带来了显著改变。

储朝晖认为,此次调查结果是学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对“双减”工作的真实反馈。

未来如何保障教师待遇,减轻教师负担,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教育界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双减”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相关保障不到位、教师负担加重、课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他建议,一要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加强教师培训;二要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三要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建议,建立分级财政支出机制,保障“双减”精准落地。她提出,要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的区域分级,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并探索细化使用细则;要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的学段分级,增加基础教育投入比重,并重视教育经费使用的激励性导向;要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的功能分级,教育投入从硬件投入逐步走向对教师内涵发展的投入。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建议,各地应对教师额外付出的劳动给予相应报酬,财政部门应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在教师的绩效工资中设立“课后服务经费”专项资金,根据学生人数给每所学校拨款,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津补贴。

0
分享到:

评论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