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区域活动赋予老师的挑战
张泽幼儿园市级青年教师立项课题研究师培侧记
殷玲玲
混龄区域活动是我们张泽幼儿园根据,被立为上海市青年教师研究课题《“混龄互动”方式对提高农村幼儿人际智能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而进行的的一次实践摸索的探究活动。
二期课改对于基地幼儿园或者说对于基地幼儿园的老师提出了“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研究、乐于奉献”的基本要求。这也是针对我们其他幼儿园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实质对于我们农村幼儿园也是一样的:不仅鼓励老师大胆实践和研究,而且了开拓每位老师的自我发展时间和空间。
我们张泽幼儿园也是遵循这样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立于求实、乐于奉献、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的园风,创设了可以让孩子不同时间段的自我成长和老师自主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组织开展了混龄性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一个让幼儿获得能力发展的形式之一,更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在活动中获得社会生活经验的契机,也是教师发展的摇篮之一。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张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结合市级课题,以混龄形式开展,也就是小中大班各个活动室各设置一个区域活动内容,让各年龄段幼儿同时自由自主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游戏,参与区域活动。这种活动形式,虽然拓宽了孩子活动的范围和给老师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最重要的是对我们张泽幼儿园的所有老师来讲是一个崭新的、沉重的、促进自我发展的大挑战。
一、对于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适宜性的挑战。
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适宜恰当,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期课改的课程目标要求我们老师在组织保教活动时要“心中怀有大目标,时刻调整小目标,善于接受孩子的目标”。因此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在贯彻《纲要》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指导精神的同时,还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阶段性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了区域活动的材料。
我们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实际需要出发,为活动室配置了必需的成品材料,如益智区中的棋、牌、游戏棒、天平、水车、数卡等,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其次我们还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幼儿,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的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废旧物有使用价值:如废旧盒子、挂历、糖纸、果核、瓜子壳、雪碧瓶、废电池、布片、绒线等,知道一物能多用,主动帮助各活动室积累材料,激发幼儿勤俭节约的情感,学会了做有心人,关心集体,不乱扔废旧物品。同时也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加强家园联系。教师在与幼儿及投放材料互动过程中,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对于孩子活动的适宜性以及材料对孩子所具有的多种教育功能,有效的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的了发展,淡化了材料投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二、针对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丰富性的挑战。
混龄形式的区域活动更让我们老师能够互相商讨、对活动有一个预设性:所投放材料逐一与各年龄段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操作性、显示层次性的区域活动材料。
在活动前,我们老师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引导,让幼儿自由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探索,使幼儿在随意操作同一材料却有不同的难度差异,适应不同能力层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和幼儿不同发展水平、幼儿不同兴趣的需要。
如有一个探索活动“夹弹子,”教师提供幼儿的材料也是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玻璃弹子、粗细塑料吸管、圆柱形六棱形铅笔、圆珠笔、筷子、圆珠笔芯、木制塑料制游戏棒等。让幼儿操作观察,引导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秘密:塑料吸管和塑料游戏棒使用时间长后易变软不易夹住弹子,圆柱形铅笔和圆珠笔、筷子打滑不易夹住,圆珠笔芯和木制游戏棒太细不易使上劲,而六棱形铅笔就容易夹住弹子;再如中二班生活区有个活动盘蚊香,老师根据幼儿的不同的年龄特点的投放了不同的材料,如针对大班幼儿投放的是细的、圆的颜色各异的包装带;针对中班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的是宽的、扁的颜色艳丽的包装带,让他们盘蚊香。在这个活动中,有位中班的孩子叫张磊看见别的孩子成功了,自己在怎么盘就是不成功,非常的着急,而且有点不耐烦了。这时老师引导盘蚊香成功的大班幼儿主动帮助张磊,让其观察大班的哥哥姐姐是如何盘的,怎么盘才不会散了,通过尝试,又在大班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张磊终于盘成了一盘蚊香,成功的喜悦荡漾在张磊的脸上。老师也及时地表扬了张磊,并鼓励和肯定张磊在下次玩的时候还会更快更好的,孩子可开心了。
材料的丰富性的挑战在于,各班区域活动室教师投放的材料:1、是指向动作技能练习类,以达成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增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比如中一班表演区投放的表演类材料:用绉纸、报纸、包装带、挂历、幼儿家中带来得旧衣服等,中二班生活区的盘蚊香中的包装带和绒线,夹弹子中的塑料管、木头铅笔、塑料圆珠笔、钢笔、塑料筷子、竹筷等;手工活动中的牛皮纸、糖纸、牛肉粒包装纸、蜜饯包装纸、布、绒线、镶金边的挂历等,都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2、是供幼儿探索发现的材料。在这样的材料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学会观察、学着思考、学会分析和比较,大胆发现和实践,探索乐于不疲。如大一班的小实验泡茶叶、给小动物找家、给各种物品找家;再如大二班益智区的拼图、纸牌、飞行棋、游戏棒;中三班的建构区。表现表演表达的材料,如中一班表演区的绉纸做的彩带,挂历做的服饰,小朋友带来得蝴蝶结、头饰,让幼儿自己装扮自主表演。再如小班美工区的拓印、想象画、玩色、剪贴画等等,既满足幼儿的活动和探究欲望,又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我们力求让每一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比较比较、实验实验、思考思考,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投放的数量上是十分充足的,能够满足每个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让所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自由裁剪、自主改变和使用材料。同时,满足小中班幼儿随意性、模仿性、流动性的年龄特征,投放了一些颜色比较的艳丽的材料,如银色、金色包装纸,彩色绉纸,软的绒线,大块的小动物布块等,保障材料吸引每一个幼儿顺利愉悦的投入活动。
三、混龄区域活动赋予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的挑战。
混龄形式的区域活动引发我们教师一个很大的困惑:如何指导?真如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困难重重。解疑的结论是:注重观察,才能有目的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这样做要有心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意图、活动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作出正确的评价,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促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域中的材料,使其更加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兴趣、需要。
教师观察指导挑战(一)、关注幼儿的活动。
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让老师从关注活动的结果转为关注活动的过程,更要关注每个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发展水平。
在混龄性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开展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用预定的目标去“圈住”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孩子要有幼儿近阶段的发展水平的小目标孩子需要发展的目标。所以,不但每次活动都要有个重点指导的内容,还要关注孩子活动的过程,便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大一班的泡茶,陈红和顾春花老师非常有耐心的和幼儿共同参与实验,共同品尝不同温度的水泡出来的茶的味道,幼儿既开心又舒心,还知道了泡茶的一点知识;再如大二班益智区的棋牌类,黄金花和程水花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指导的重点也不同,小班认数,点数;中班数数知道比较,要有一定的规则的约束;而大班要掌握规则,学序,还要自己能够制定规则,人人遵守,相应的投放了活动的材料,也是充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的。中一班表演区一开始是老师担任主持人,组织活动,而现在老师让幼儿自己担任活动的主持人,让幼儿自己组织活动的内容,老师只是作为朋友、伙伴参与,都让幼儿感受到了活动的自主性、自由快乐。所以老师要善于学会等待、学会观察,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给幼儿自由选择机会和权利,让幼儿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促进幼儿主动地自然地得到发展。
挑战(二)、加强语言的指导。
幼儿园老师总是话很多的,所以大家都有这个感觉,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象个老人呀,喜欢唠叨。但对于我们幼儿园老师来说,是不善于言语的指导的。老师虽然也知道不断重复相同的话语,就是运用语言在启发孩子、引导和强化孩子。但是如何运用正确的语言、去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孩子还是比较的欠缺的。通过多次的实践和交流互动,老师们在运用语言的指导上还是得到了有效的进步。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语言分为显性的、隐性的指导。显性的语言指导是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来的,突出一个直观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性,单刀直入式的直接启发指导。如;试试用这个小兔印章,好吗?用筷子夹弹子方便呢还是用勺子盛方便?棉花和石子哪个重?哪个轻。
隐性的语言指导是间接对中大班幼儿进行语言的指导,采用启发引导式的语言,如:“还可以制定什么样的游戏规则?”“还有什么秘密?”“为什么天平会倾斜?”等等,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探索的欲望,开发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一定要以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为主,以鼓励幼儿主动创造性的活动为点,以尊重幼儿的人格为重,观察不同的活动材料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兴趣性、适宜性、充足性。当然,重点是要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幼儿当前的兴趣是哪些;有什么困惑;为什么这样做;各个年龄层次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中,教师要随时随地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愉快、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理解他们的“不同言行。”
我们的教师初步形成一个共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进入“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观察引导调整环境,投放材料观察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同时,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教育内容物化为幼儿可以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切实从“教会”幼儿转变到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与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引导幼儿主动发展。只有这样,混龄形式的区域活动才能不但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的发展,也一定能为孩子将来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适应生存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