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21年的工作重点,教育部提出“小学作业不能出校门”。随着教育治理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也在不断深入。这就需要在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学校坚持依法治教,实行自主办学;纠正错误的教育成果观,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控制减轻校内负担和增加校外负担的现象。
2月4日,围绕2021年重点工作,教育部提出重点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阅读材料和体质的管理;小学作业不出校门,课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作业不出大纲,高中作业不出边界;确保孩子们有足够的睡眠,并对学校进行测试。
20年来,教育部一直在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控制作业总量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措施。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办法》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安排书面作业,三、六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也应安排合理的作业时间。然而,小学生仍然抱怨家庭作业太多。一些学生家长虽然对减轻学生负担的工作充满期待,但仍然担心自己会“白白高兴”。那么,如何落实“小学作业不出校门”?
要实现“小学不辍学”的目标,至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学校坚持依法治教,实行自主办学。学校不能为了满足一些家长的功利要求而被牵着鼻子走。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减负令,此前,一些学校没有给低年级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考试中实施了年级制评估。一些家长质疑这些做法,他们认为学校不对学生负责,减轻负担会推迟孩子的学习。在“舆论压力”下,一些学校很快未能遵守减负规定。
第二,纠正错误的教育成果观,实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一方面,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控制学生的家庭作业总量。另一方面,要把学生统一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把统一考试排名与校长、教师的奖励挂钩。在两者的平衡下,学校和教师容易倾向于后者,而不积极开展减负工作。分配给学生的一些家庭作业成为家长的家庭作业,这也让家长成为老师的“帮手”,监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以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控制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即使学校坚持“小学不辍学做作业”,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也可能不会减轻。在“竞争性”和“内卷化”的教育竞争中,家长的焦虑情绪此起彼伏。为学生找课外作业或把学生送到课外培训机构并不少见。面对家中没有作业的孩子,许多家长不会安排孩子锻炼,也不会让孩子早睡,以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10小时。相反,他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在别人后面,为孩子买更多的教具,上更多的课,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
最近,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所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符合睡眠标准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59.9%、19.6%和2.3%。两年前,根据国家卫生委员会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的监测结果,近视的相关危险因素在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67%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2小时,29%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少于1小时;73%的学生每天睡眠不足。虽然国家在过去两年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护学生视力,解决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但学生近视、睡眠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2021年,教育部重点关注中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睡眠、手机、阅读材料和体能管理,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然而,大量的工作只是表面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错误的教育成就观的影响下,教育无法依法治理,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义务教育的竞争性。因此,必须实行综合管理,深入推进教育管理改革,落实学校自治;按照《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规划》的要求,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加强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完善综合评价。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更好地落实“小学作业不能出校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