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得到了重视,并已步入正轨。
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离现代有多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探讨一些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如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职业教育方式、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等。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王振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徐国庆、江苏桃都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刘伟杰、吴学敏、,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潍坊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光伟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大纲进行了探讨和概述。
职业教育不是地位低于普通教育的低级教育
记者: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相同的重要地位”。4月12日至13日,全国职业占领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的重要指示。如何理解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为什么要优化?
王振红:这句话的实质是,职业教育不再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低级教育,而是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然而,要成为真正的教育类型,仅仅停留在文件中是不够的。目前,我国尚未从法律层面界定职业教育的类型和地位,尚未形成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崛起渠道不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依然存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这些问题表明,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尚未根本确立,社会尚未接受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根本是真正确立技能型人才的类型属性。
徐国庆:优化不同于强化。强化的主要意义是如何进一步接受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而优化则是如何通过重新设计职业教育体系来实现类型属性,因此优化更有意义。
刘伟杰: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体制需要优化。中职、高职和本科之间的联系需要加强。二是培养模式有待深化。目前,职业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参与不够,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此外,优化职业教育类型也指向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它已经从工业化时代的流水线生产转变为智能化时代的“生产岛”等新型生产方式,技能还不够。职业教育应培养能够解决复杂和未知问题的技能型人才。第二,优化学习体验。目前,职业教育仍然是一种标准化的课程和统一的课堂教学体系下的教学。然而,作为一种彻底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受众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和差异化的发展需求,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记者:职业与普通金融涉及初中、高中、中职、高职、本科等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如何理解职业金融和普通金融,如何在各个领域共同努力实现金融?
徐国庆:普通职业住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普通教育学生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事实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已经接受了普通教育,因为职业学院已经开设了公共基础课程。一般职业适应需要的是一个动态机制。将职业教育的理论和专业科目纳入普通高考的选修科目,是实现普通职业适应的有效机制。这一举措也可以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
吴学敏: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于德国的“双轨”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是分离的,而是通过制度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自由切换。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刘伟杰:各个领域都要建立垂直和水平的接口。例如,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之间应该建立接口。毕业学术水平相近的公共课程应与教学共同建设,实现学分互认。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生可选择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参加普通高考,完成中等职业专业课程并达到学业标准的普通高中生,可选择中等职业毕业证书和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李光伟: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不同类型教育的衔接与融通、学分的相互承认、相互联系、相互转移。各级教育内容衔接更新,加强各级职业教育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不同的人才标准是共同的,学校人才培养标准、职业培训标准、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质量标准、企业用工标准等方面的标准是相互关联、共享的。多种学习资格证书相互关联,即实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各类学习成果可以认证、评估和转化。
高水平职业教育不应只“在黑板上耕耘”
记者:许多高职院校追求或声称要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业和专业群体,但不可避免的尴尬是学生仍然不愿上学。真正的高职教育专业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改革职业教育方式?
王振红: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首先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性专业,能够准确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实现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发展,凸显行业独特的高水平。二是行业认可的行业,通过培养不可替代的人才,吸引行业内高端企业与it合作,在行业中取胜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最后,它应该是一个国际交流的专业,应该能够形成自己的职业教育模式、方案和标准,输出国际品牌。高水平专业群是引领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关键。高水平职业教育专业群的建设需要政府做好制度设计,学校提高职业教育供给质量,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的传统学科教育一直引领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黑板上耕耘”。要给学生实践技能,把学校建在开发区,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工匠精神铭刻在学生心中,把创新意识融入学生的血液。探索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教室像科室,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学徒,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
刘伟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应该有两个关键表现: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强、水平高。专业设置处于领先地位,或者可以与新兴产业发展对接,或者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较强。它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和相应的教学。在宏观层面上,产业与教育的整合不够。中观层面,复合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照顾人的差异化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渠道尚未完全形成。在微观层面上,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改革应从这三个问题入手。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记者: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
徐国庆:增强适应性主要是提高职业教育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培养计划的能力。它包括及时掌握行业人才需求的能力、及时更新课程的能力以及教师灵活适应新教学的能力。
吴学民:一是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支持产业发展。第二,增强职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适应性,让人满意。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无疑是增强适应性的关键。
王振红:适应性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适应性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能否赢得社会认可、产生社会吸引力、获得行业企业的支持是关键。除了满足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高层次教育的需要外,还要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记者: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已经提出多年了,。什么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合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需要?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离“现代”有多远?
徐国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学校体系、课程体系和制度体系。学校制度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形成合理的中高职院校结构。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专业目录体系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国家资格框架、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校企合作机制、教师培训制度等职业教育支撑体系,学校制度比较完善。课程体系有良好的基础,但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度体系仍处于初步建设阶段。
刘伟杰: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覆盖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技术人才的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支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构建新的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面向不同的学生和更广泛的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需求的发展路径,以及配套的课程、教学和资源。此外,根据他们的需要,学习支持可以与即时性和普遍性、分散性(针对特定问题)和长期性(获得学分和证书)相结合。
从职业教育本身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评论0